「彩虹之約—共建同志友善教會行動」(“彩虹之約”) 歡迎政府就「性別承認」相關法案向公眾諮詢
擁有自我確認和自我肯定的性別,是每一個人的人權,也是讓每一個人在社會確立社會身份的基礎。但過去社會以生理性別去訂定每一個人的“法定”性別的做法,只是保障了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別沒有落差的大部份社會成員(即順性別人士),卻剝奪了個別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別不相同的人士選擇自身性別的權利。由於現時的法律已照顧及保障順性別人士,故必須訂立性別承認法,以照顧一直被忽略了的少數人士。
最近,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舉辦了第二屆基督教性/別文化節,探討基督教與不同性/別議題,而最後的活動「全方位實戰教學工作坊」則請來「哥哥仔」(男性性工作者)與參加者分享他們的工作經驗。可是這活動引起某些家長不安,主辦單位被家長質疑其基督教的信仰身份,活動被形容為教唆學生進行集體性行為,性工作者的專業與尊嚴也受到踐踏,而大學也被要求阻止同類活動發生。作為基督教關注性別的組織和服務性工作者的機構,我們藉此關注大學的學術自由及社會對性工作者的污名。
家庭在20世紀80年代是聯合國日益關注的對象。隨後,大會在1987年 12月7日邀請「所有國家,盡可能提供他們關於國際家庭年的意見和建議」;並以1994年為「國際家庭年」,故此今年是國際家庭年20週年了!5月15日也是國際家庭日。
家庭,是社會基本的單位,也是安身立命的地方。隨著時代轉變,家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家庭的規模縮小、年輕人結婚年齡推後、配偶生養兒女數目減少、同居不婚、單親家庭、離婚再婚、同性伴侶家庭,家庭的組合也不一定有血源關係!家庭單元存在於每個社會裏,規模雖小但卻舉足輕重。今天,當香港社會變性人婚姻與《2014年婚姻(修訂)條例草案》爭論喋喋不休;教內有部份人士強調「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之際,適值國際家庭日,一個對多元家庭深度接納包容的節慶,讓我們努力增強這些不同的家庭,以基督大愛慶祝國際家庭日,使我們整個人類大家庭能夠取得更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