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 六月份說書會「牧養篇」

牧養篇【同志牧養】不會在《人‧性 II  誰不是酷兒?本土酷兒神學初探》找到,這課題沒有編成獨立的閱讀範疇,只是,書中處處都可尋著酷兒信徒在牧養上的需要。來到書會的最後一次,我們選擇了同志牧養這課題,一起討論分享,教會可以如何牧養我們的同性戀姊妹弟兄。

2013年3月17日,數間支持反性傾向歧視及立法的教會和基督教組織合辦了「彩虹之約-共建同志友善教會」行動,共有七百多人簽署了《彩虹約章》,同年7月,有教會團體也發起及聯署了《真愛同行牧養約章》。這兩個約章都以同志牧養為核心,我們也可以一起討論分享。

 

日期: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

時間:下午7:30至9:30

地點:九龍佑寧堂 (佐敦道4號)

分享嘉賓
卜莎崙牧師  (〈我是女同志-情欲作為一種靈性力量〉、〈基督眾樂教會〉作者;基督眾樂教會牧師 )

梁少珍牧師 (香港聖公會施洗約翰堂)

文可風先生 〈我的「不雅」與我的「神學」〉作者

主持
麥明儀 (香港基督徒學會編輯、本書責任編輯)

會後匯報

面對主流教會對同志的負面態度,可以怎做? 六月說書會嘉賓梁少珍牧師斷言一句:別期望教會主動改變和接納,倒不如多點社會行動,讓社會去改變教會!本來牧者的責任是去學習更多瞭解,但連訓練教牧的 神學院也沒改變,教會如何變?諷刺的實例,是崇基神學院因探討這課題而被一些宗派、堂會批為異端。

不過,改變的力量雖零散,依然在發揮,梁牧指出在危險、艱難中,同志信徒除要學會保護自己,亦可找能幫忙的人;他們有血有肉的生命故事,其實一直在 感動「中間」立場的人,匯聚成一股非同志信徒的同行力量。說書會上就有出席者回應這一點:關鍵是,在生命故事中,看見同志如何遇見神,在種種排斥與壓逼中 確定上帝的愛與接納。到底誰需要改變?同志出櫃是個成長的過程,像耶穌的生命,成長為神希望成為的樣式,能真誠的面對身邊的人。

 另一作者卜莎崙牧師從自身的同志經驗出發談牧養,她說牧者需要聆聽同志生命的故事,讓他們看見在信仰的掙扎中,主總開了一條路;傳道人要在神學上 反省:為何愈來愈多神學家接納性小眾?酷兒神學需要思維開放,而非單一用聖經的權威。知識上則要更認識性小眾,排除同志等同愛滋的錯誤看法。爭取同志平權 十多年的文可風則擔心,同志只有到性小眾教會才感到釋放,主流教會擠壓性小眾述說生命故事的機會,那等同剝奪了他們認識自我的過程。因此出櫃和自述生命故 事,都是充權的過程。他相信一些堂會不是不想牧養性小眾,而是不知如何牧養。談到同志牧養,黃美鳳牧師認為不單是對同志,也是對同志的家人, 並闗連到教會的牧養向度。性神學社顧問胡露茜博士回應說,同志問題是教會不能迴避的挑戰,要有對建制教會「不死心」的堅韌態度,因教會是基督的身體, 一同在基督復活的生命中有份,如何改變更新教會是關鍵,需要在過程中不斷學習彼此相愛、認識,在差異中學習合一,這是一生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