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海馬將於10月21日星期五直逼香港,原訂10月21日(五)舉行的「創見性小眾友善生活」講座二:從神學到牧養,將改在11月11日(星期五)舉行。如報了名,當日未能出席者,我們會通知退回有關費用的安排。
「紐約時報」根據同性戀運動員維權網站「Outsports」彙整的數據顯示,參加里約奧運的同性戀、雙性戀與變性(LGBT)選手人數共計52名,超出過去兩屆奧運紀錄,更未算雙性人。雖然52這個數字相對於參賽選手總數11,000人顯得微不足道,但比起2008年北京奧運的10人、2012年倫敦奧運的23人而言,已有相當顯著的增長。紐時引述中國大陸性小眾平等權益促進會發言人彭燕輝的話說,他對這個數字感到高興,不過也對其中並無大陸運動員而感到有點惆悵。
到底有沒有出了櫃的中國運動員?
彭接受紐時電話訪問時說,沒有出櫃的中國運動員,「顯示了目前的環境還不容許少數人公開自己。我們不是說這些運動員需要出櫃,這是他們的選擇,但在這個敵視的環境底下,他們不敢。」
在美國,就算一個擁有同性婚姻的國家,但仍發生像奧蘭多這種歧視同性戀者的恐怖襲擊,實在令人沮喪!也絕不能接受!
為甚麼性小眾到今天還要面對歧視?
多少性小眾被排擠甚至弄到人命傷亡,我們無動於衷嗎?
仇恨能解決問題嗎?
今日的教會可以走出恐懼、學習愛、包容和理解性小眾嗎?
在香港,我們盼望創見對性小眾的友善生活!
香港的學校及社會服務機構,近年接觸性小眾受助者的情況愈來愈多,特別是《家庭及同居關係暴力條例》於 2010 年開始保障同性同居伴侶,不論是學校、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或是家庭暴力庇護中心、危機支援中心等,都曾收到性小眾的求助。因著性小眾的身、心、靈的壓力,教牧、老師、社工、輔導員首當其衝面對著性小眾受助者;性小眾也只會在感到安全時,才會坦誠表達自己,願意接受協助。今日,我們急切需要面對性小眾的獨特需要、社會的恐同文化,也同時檢視自身對性傾向的價值觀,才能提供適切的服務。
酷愛行CCQ
酷愛行CCQ是由世界傳道會/那打素基金資助,由「眾樂教會」與「性神學社」組織的牧養關懷性小眾(酷兒) 的計劃。服務包括: 同行熱線、支援小組、牧養關懷、團契經常性聚會、義工訓練等。我們將在10月14日(五)、10月21日(五)舉辦兩次講座,盼望藉此讓參與者加深對性小眾的認識、以達致創見性小眾的友善生活。
「創見性小眾友善生活的」講座 一:從認識到關懷
「創見性小眾友善生活的」講座 二:從神學到牧養
講座內容
講座一:創見性小眾友善生活-從認識到關懷
性傾向只有一種嗎?是固定?是流動? (郭勤博士)
性小眾的情感世界 (唐靜思女士)
性小眾在家、校的個案分析 (崔家豪先生)
講座二:創見性小眾友善生活-從神學到牧養
為性小眾「解咒」的福音(胡露茜博士)
誰是性小眾的鄰舍?(關瑞文教授)
日期: 二零一六年十月十四日(講座一)、十一月十一日(講座二)
時間: 晚上7:00至10:00 (6:45開始登記)
地點: 九龍佑寧堂(九龍佐敦道 4 號)
費用: 每講座$100(額滿即止)
有興趣參加講座二的人士仍可於11月11日前報名。
對象
講座一
老師、社工、輔導員及想關心人仕
講座二
教牧、老師、社工、輔導員及想關心人仕
講員
郭勤博士 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及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唐靜思女士 註冊心理學家,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系榮譽講師
崔家豪先生 註冊社工,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劃社工
胡露茜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兼任講師
關瑞文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副院長
聯絡及查詢
電話:93727800(卜牧師)
電郵 :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